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,帮助学生明确学业与职业发展方向,3月30日,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人工智能专业在锦绣楼T102教室开展“主任说专业”活动。本次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需求分为两场讲座,内容包括专业建设、课程体系、实践创新及升学就业等。
大一学生专场——启航人工智能,科技筑基未来
会上,人工智能专业主任李超以“人工智能:未来已来”为主题,从专业背景、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展开介绍,并展示了专业在图像识别、智能控制等方向的科研成果。她强调,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,主要依托于大模型、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发展。

随后,李超老师重点解读了专业“四维一体”的培养模式:一是夯实基础,通过《高等数学》《线性代数》等课程构建数理素养,结合《Python基础》《C++程序设计》强化编程能力;二是专业核心,以《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》、《机器学习》、《智能系统》等课程为核心,构建人工智能理论框架;三是实践创新,依托百度飞桨、ROS机器人平台等开展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;四是跨学科融合,结合“人工智能+林业”、“人工智能+医学”等特色方向,拓展复合型知识体系。
李超老师鼓励大一学生主动参与大创项目与学科竞赛,如“中国软件杯”、“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”,以赛促学,提升创新实践能力。
大二至大四学生专场——聚焦实践创新,赋能职业发展
会上,李超老师围绕科研实践、竞赛成果与升学就业指导,结合近年学生获奖案例,详细分析了“课程—竞赛—科研”融合培养模式。她介绍,在竞赛驱动创新方面,2023年学生斩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,如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国家级一等奖、iCAN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一等奖等;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,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、省部级项目10余项,学生可深度参与“人工智能+林业大数据”、“医学图像分析”等课题;在升学与就业方面,2021级保研直博率达23%,学生成功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名校;就业方向涵盖算法工程师、硬件工程师等,部分毕业生成功签约比亚迪汽车、国家电网等企业。

活动最后,李超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,人工智能专业以“厚基础、强实践、重交叉”为特色,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。未来,人工智能专业将持续优化“课程—竞赛—科研—就业”全链条培养体系,助力学生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抢占先机。